临沂社科界
编者按
临沂,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,孕育了灿烂的地域文化,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情怀。为全面展示临沂文化的独特魅力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、临沂市社科联、临沂市网信办、沂蒙文化学会共同组织开展了“临沂文化符号”评选活动。活动历经网络与报纸投票专家、评选等环节,最终确定了“100项最能代表临沂的文化符号”,并编辑成《临沂文化符号》一书。
本书不仅系统梳理了临沂的文化精华,还通过“相关链接”与交通提示等细节,增强了知识性与实用性。 从地理、历史到红色文化,从非遗、遗存到特产,书中内容丰富,是了解临沂文化的绝佳读物。
今日起,我们将以专栏形式,陆续在公众号上分享《临沂文化符号》的精彩内容,带您深入了解这些独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背后的故事。若您对书中内容有任何建议或补充,欢迎留言交流,让我们共同见证临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
穆陵也称大岘,是一条东西横亘的山脉。
三千多年前,商王武乙想到东方“穆”地田猎,临行前占卜凶吉,于是甲骨文中有了“穆”的记载。
展开剩余65%民间传说西周穆天子姬满喜爱巡游天下,一日来到大岘,见山势雄奇,灵气充盈,心情格外欢畅,遂下令修建行宫,驻跸于此。历时日久,穆王爱妃盛姬病逝在这里。后人因此处建有盛姬陵墓,遂将此山称之为穆陵。今穆陵关东侧有“梳妆楼”遗址,传说是穆王、盛姬留下的。
打开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,仔细观察西周时期全图可以发现:辽阔的西周版图上,惟一标注的关口,就是穆陵关。淄博市临淄齐国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刘斌根据《诗经》考证,穆陵关与齐长城的建置年代,不晚于公元前821年。就算穆陵关始建于西周晚期,最少也有二千八百多年历史。
“先有穆陵关,后有齐长城”。齐长城完成于战国时期,西起黄河河畔,东至黄海海滨,迤逦山东十三县,全长618公里,史称千里齐长城。齐长城是齐国为防御鲁楚诸国而修建的宏大防御工程,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所筑长城中时间最早的长城,设有城墙防门、关塞、燧、亭、烽火台等,其中最著名的关隘当属穆陵关。2001年6月,国务院公布齐长城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穆陵关的地理形势,从古人诗句中可窥一斑:“沭水源从大岘西,穆陵天际控三齐”“穆陵千嶂郁崔巍,十二河山入望来”“山河控十二,管钥惟南门,霸气时间发,雄风千古存”……故旧有“山海关雄,居庸关险,娘子关秀,穆陵关奇”之说。
据考证,明清时期的穆陵关关楼,东西长50米许,南北宽近40米,为二层三拱门歇山式建筑。前有瓮门,廊道深邃,易于固守御敌。关楼两侧及前后,均有烽火台。左右二百米处,各有一高台,似是高于城墙的“裨楼”或是低于城堞的“厢台”,它不但是附属军事设施,也使关楼更加严整壮观。据青岛新闻网报导,2015年青岛的退休工人王德胜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,用7个月时间 建造了一座体积庞大、结构精致的“穆陵关”模型,基本展现了穆陵关原貌。
发布于:山东省赢金配资-炒股配资官方网-证券配资-股票配资合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